埃德加·斯诺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祭
天安门母亲
——为斯诺扫墓随记
2月15日上午, 天气由阴霾渐渐放晴,但很冷。与往年一样,我们一行四人相约来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埃德加·斯诺先生的墓前。今年是斯诺先生逝世四十周年。
我们走近小山坡,眼前的一幕令我们惊异:墓碑前左右两边分别摆放着五个花篮,上面写着:“纪念埃德加·斯诺逝世四十周年”;落款:北京大学校长周其风、北京大学师生、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等等。
同一天,北京大学又举行纪念埃德加·斯诺逝世40周年的仪式。“中国需要‘新斯诺’”,但是不需要埃德加·斯诺的夫人路易斯·惠勒·斯诺及其儿子克里斯多夫·斯诺,因为她和她儿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于2000年4月来华去北大为斯诺扫墓之后,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看望丁子霖女士和慰问天安门母亲。也许,今天真的需要“新斯诺”了!
天安门母亲在每年斯诺先生逝世的这一天都要来替路易斯·惠勒·斯诺夫人为她丈夫扫墓。从2001年至今,十一年过去了,每年来墓地都冷冷清清,周围地面荒芜、布满落叶。今年是四十周年。那么2002年的三十周年呢?一样的冷清,只有墓碑前我们所献的一束鲜花。
今年却有了异样。
原来,这几天正值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而今年又恰好是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为了让中国人和美国人充分注意到这四十年中美两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别提起当年的“老朋友”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但是,现在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毛泽东有意邀请尼克松访华,是首先通过埃德加·斯诺先生透露的。
1970年10月1日国庆节,毛泽东邀请埃德加·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毛对斯诺说:“如果尼克松访问中国,无论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还是以总统的身份都会受到欢迎。”这是毛的一种暗示。
同年12月13日,意大利《时代》周刊发表了斯诺的一篇文章,文章对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对毛在政治上搞掉刘少奇等等问题有过疑虑和抱怨,甚至有些是批评。毛见到这篇文章后,于12月18日急于找到斯诺,对他的问题作出了解释、辩护。比如,他说:“说我是个人崇拜。你们美国人才是个人崇拜多呢!”……
然后,毛又念念不忘地转到尼克松访华这个话题,说:“我喜欢这种人,喜欢世界上最反动的人。”“我是不喜欢民主党的,我比较喜欢共和党。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偷偷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谈不成也可以,谈得成也可以嘛。”
斯诺在12月13日《时代》周刊的文章里曾说: “目前,中国已经摆脱了‘文化革命’所造成的长期严重的‘倒退 ’,恢复了自己同外界的联系,很明显,中国要建立一个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这一战线并不排除美国人。” 虽然“反帝统一战线”的说法不确,但毛相信斯诺理解了自己的意思。
于是,12月18日毛与斯诺谈话中又说:“我愿意和他(尼克松)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 终于,在1971年7月9日,基辛格以极为秘密的方式,悄然访华。这次,周恩来和他进行会谈,基本确立尼克松的访华日程。也许,当时华盛顿没有意识到毛泽东找斯诺谈话的“试探性气球”。后来,基辛格说:“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致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
这次北大纪念埃德加·斯诺逝世40周年,恐怕与上面这段历史不无关系吧。
离开墓地,我还是禁不住暗自思忖,十多年过去了!自从2000年4月斯诺夫人来华,遭到政府国安部门的横蛮无礼的对待,之后,她就决心不再踏上中国这块土地。如今又12 年过去了,她已经91岁高龄,我们也唯有在埃德加·斯诺离世的这一天来替她和她的家人扫墓。年年来,年年都看到墓地那荒芜的景象,真令人不堪!
“不忘老朋友。”这一词语已经成为今春中国政坛上的热词“秀”。真的是这样吗?对埃德加·斯诺这位“老朋友”一忘就是这么多年,而且连他的家属——妻子、儿子、女儿都几乎成了异路人。
但愿从今以后国人都能善待长眠于斯的埃德加·斯诺先生,而不要为了弥补眼下中美之间的“互信赤字”才想起这位“老朋友”。
2012.2.15.
文章来源:丁子霖
|